网络成瘾的多元因素    #心理咨询中心

     
   

一、网络时空机制及游戏特性影响因素
1、网络的时空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其个人特质与网络时空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网络时空具有开放性、隐匿性、交互性、丰富性、平等性、去抑制性、时尚性和便捷性等特征
2、网络游戏特点:网络游戏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娱乐形式,青少年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投射到自己选择的角色上,通过提高技能影响游戏的进程,并从中得到精神或感官的满足。 网络游戏主要有互动对抗、随进随出、高度逼真、全天开放、梦幻神秘、攻击满足、悬念迭起、聊天互动等特征,网络的这种功能是许多青少年内在的渴望。
二、青春期成长影响因素
1、青春期性的身心发展:青少年的许多生理变化是与体内的性激素启动密切相关的,性的认知和引导对孩子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2、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由于青少年在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中相对容易获得的认同,往往使青少年流连忘返。
3、青春期亲子关系冲突:亲子冲突演化成家庭暴力及其极端事件,就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孩子因此会形成应对困难的挫败模式,采用逃避、负性发泄,比如上网、吸烟、逃学等手段来缓解冲突。
4、青春期的同伴力量:在青春期发展中,需要来自同伴的支持、鼓励和陪伴。因为同伴的排斥对青少年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形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性格缺陷,比如偏执、孤僻等。
5、青春期学业的作用:学业对青少年来说,更强调动机的激发、自我的调控和主动学习的毅力。学业受挫会引发诸多不良情绪。
三、网瘾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最持久、影响最大的心理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可以看作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每个家庭都存在其特定的、相对稳定的交往与情感模式,具有相应的内在规则。
1、家庭结构与网瘾: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动是在“少生”和“独生”现象相对普遍的环境下进行的,夫妇核心家庭迅速上升,单亲家庭继续增加。据调查,我过目前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的,青少年网瘾者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约占27.62%,而孩子由父母抚养的网瘾发生率较非父母抚养的低。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单亲和随母亲重组家庭中,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子女更容易上网成瘾。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心理安全感较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并压抑自己,便得多疑敏感、自卑、性格孤僻等,并在一些不良的同龄交往中寻求解脱。最终便可能产生学习不良、离家出走、过早性行为、网络成瘾等。
2、家庭功能与网瘾:家庭的功能是影响家庭成员心理发展的深层变量。家庭功能的丧失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显著,所以孩子的心理疾患正是家庭心理功能失调的一个显著标志。家庭的温馨氛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影响甚大。有些父母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或心理问题,如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这容易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相处。夫妻不和,经常吵架或者长时间冷战等都会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家庭安全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庭功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包括网络成瘾。
3、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瘾:理论界根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性和孩子的反应性两个维度,通常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权威型、严厉专制型、放任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相比较而言,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效果最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不良教养方式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样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4、父母自身特征与网瘾:父母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以及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以及职业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教师家庭对子女的高期望、警察及军人家庭对子女过于严厉刻板、医生家庭对子女的过于忽视等,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使得孩子在现实当中没有归属感,亲情缺乏,从而可能导致孩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支持。
四、网瘾的学校因素
1、单一评价机制: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单一的教学评估方法以及高考制度等因素,使得学校通常以分数为标志构成单一评价体系,注重知识的刻板灌输。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渐受到重视,但仍有相当一批学生在文体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加之学习成绩的不好引来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从而使青少年经常在学校体验到挫败感,网络就以特有的角色进入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并与其个性等因素相结合导致网瘾。
2、课程设置不合理
l)缺乏人性化的性教育:我国目前性教育的滞后使青少年对性的认知普遍存在神秘感,虽然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总是以刻板的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一些学生为了获取有关性的知识,可能会上网浏览黄色网站,获取性的各种信息。
2)缺乏珍爱生命教育:长期以来家庭、学校奉行成绩至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关注不够,提供社会体验活动机会较少。
3)缺乏心理健康及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严重化的趋势。应对青少年加强健康上网的积极引导,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
3、教学手段刻板:学校应该提升教学手段,努力致力于激发学生动机,避免教学手段刻板单一。
4、教师自身问题:教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管理学生,造成教师自身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容易表现为对教育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学工作,这均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学习兴趣,而且面对学习的挫败产生厌学情绪,直至逃学迷恋网络。
五、网瘾的社会因素
1、社区文化系统不够健全:由于经济因素,我国社区建设落后,缺少体育活动场地、图书馆等设施,而且社区较少组织青少年参与敬老爱老活动、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各种公益活动,缺乏对青少年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得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功能无法等充分的发挥。
2、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首先,网络资源污严重,充斥着一些污秽、低俗的,甚至大量黄色和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巨大的侵蚀和损害;其次,网吧监管不善,一些非法网吧违反国家条例,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甚至纵容青少年人通宵达旦地上网;另外对网络游戏的管理跟不上产业的发展,网络游戏的设计、开发、审核及运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程序和监督机制。
3、文化传媒因素:媒体作为一种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工具,发展最为迅速。大部分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新闻,而是为了娱乐、聊天和玩网络游戏。很多媒介过度地宣传网络的功能,使青少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触网络,简单地认为网络可以成为生活的某种方式,而没有考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青少年网瘾问题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