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的实验    #心理咨询中心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以一群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做了一项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三组,先让第一组的学生听一种噪声,其间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噪声停止,第二组的学生听的也是这种噪声,但他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噪声停止,第三组学生作为参照组,没有听任何噪声。
一段时间之后,赛里格曼再让这三组学生分别参与第二轮实验。该轮实验的装置是一个“手指穿梭箱”,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手放在“穿梭箱”的另一侧而让噪声停止。结果实验表明,第一组学生完全不懂得将手放在“穿梭箱”的另一侧,他们宁可一直听着噪声,也没有做任何尝试使其停止,而第二组学生和第三组学生就不同,他们懂得尝试并找到了使噪声停止的方法。
接下来,赛里格曼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学生把“ISOEN,DERRO”这一组字母进行排序,学生们要想完成放项任务,就必须掌握34251的排列规律,可以组合成“NOISE”和“ORDER”这两个英文单词。实验证明,在上一组实验中,已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的第—组的学生,很难或者根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实际上,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有机体在经历过某种学习过程之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消极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在经历过一系列挫败或打击之后,失去意志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消极面对生活。具体而言,一个患上习得性无助的人,通常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和思考问题:一是就个人而言,他们会将问题投射到自己身上,针对问题对自己进行内化,二是他们会把问题的影响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三是他们认为问题是不可改变的。由此一来,这种无助感就会慢慢侵蚀他们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席卷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件事情。